发布日期:2025-04-28 21:52    点击次数:122

股指配资公司 这个卖簸箕的少年,却成为一代贤相,一句遗言差点统一中国_王猛_苻坚_东晋

一股指配资公司

公元325年,这是一个平凡的年份,当时又被称为东晋太宁三年、前赵光初八年、后赵赵王七年、成汉玉衡十五年,混乱的年号背后是混乱的历史、混乱的价值观。

皇帝可以成为奴隶,洛阳陷落后,晋朝皇帝司马炽被俘,征服者命其穿上奴隶的青衣,在庆功宴上倒酒助兴。

奴隶可以成为皇帝,奴隶石勒打破枷锁,以十八骑起家,建立后赵政权,登极称帝。

士大夫们也是过着四处逃散、朝不保夕的生活,晋代士大夫早已丧失了汉魏风骨,他们平时崇尚奢华,爱慕清谈,此时面对天下崩塌,无所作为。

就在这一年,后赵和前赵互相攻打,在中原一战,即坑杀数万人。

在这一场血色风雪之中,一个贫寒的汉人家庭,正从北海(今山东潍坊)逃往魏郡(今河北邯郸),躲避战火,途中诞生了一个羸弱的男婴,未死于严寒,亦未死于刀兵。

他就是王猛,字景略,史书上说他“少贫贱,以鬻畚为业”,畚就是草木编织的簸箕。这个卖簸箕的少年,夜晚坐在昏黄的月光下,双手编织着簸箕,双目却盯着书本,阅读的快乐让他暂时忘却腹中的饥饿。就这样,王猛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长夜。他最爱读的书,除了儒家经典之外,就是兵法。

展开剩余75%

到了公元354年(东晋永和十年),南方王羲之《兰亭序》墨迹刚干,北方却依旧是湿漉漉的杀戮场。王猛也迎来了他的而立之年。

这时,一个突然而至的历史拐点出现了。

东晋将领桓温北伐,亲率步骑四万自荆州出发,由水路从襄阳北上,直取武关,数次血战,竟然意外地杀进关中,驻军灞上,逼近长安!关中父老争相持牛酒迎接晋军,这时距离西晋灭亡已快四十年,很多老年人哭诉:“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见到官军!”

王猛穿着破旧的粗布短袄,来到桓温大营,为其分析局势,一边慷慨纵谈天下事,一边捉衣服里的虱子,旁若无人。桓温初时不以为然,须臾便被其才华和气场倾倒,开始促膝而谈。他问了一个疑惑的问题:“我率王师来此杀敌,三秦豪杰未有至者何也?”王猛盯着桓温的眼睛,冷静地说:“你率大军深入数千里,长安就在眼前,却不再进兵,大家不知道你的真实想法啊。”桓温哑口无言。原来,桓温自负雄才霸略,心怀异志,欲借北伐之盖世奇功,回江南接受九锡,进而谋取帝位,并不是真的要冒险拼死收复长安。

王猛看着沉默的桓温,长揖而去。他在心中默默地说,你不是我要找的那个人。

不久之后,桓温就撤回了南方,临走之前,派人赠给王猛车马,邀他一同南下。

王猛拒绝了,继续隐居读书。

又过了几年,前秦东海王苻坚听说王猛的志节,前去拜访。苻坚虽然是氐族贵族,但自幼酷爱读书,幼年即主动请求祖父给他延请儒家名师,祖父笑着说:“我们从来只知饮酒食肉,哪里有读书郎!”在苻坚的坚持下,还是请了老师。苻坚从小潜心研读经史典籍,受到了良好的儒家教育,长大之后,亲历民间疾苦,渐渐有了平定天下的志向。

王猛与苻坚“一见便若平生”,王猛从苻坚身上,看到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。第一次见面,两个人谈了什么,史书没有记载,只是说“若玄德之遇孔明也”。

我想,他们千言万语,只是一句话——“我们来结束这乱世吧!”

从此,王猛辅佐苻坚,开始走上平定天下的道路:对内肃清豪强,抚恤百姓;对外消灭前燕等国,逐渐统一中原,北方百姓终于得到休息。

在与前燕的决战之中,王猛的“知人”也发挥了作用。他手下的将领邓羌,在大战前夕为触犯军法的同僚求情,没有得到王猛的同意,一气之下竟要带兵攻打王猛。事情平息之后,王猛却赦免了他,继续让他当先锋。众人大惑不解,王猛说“此战非此人不可”。果然邓羌率军攻破敌阵,一战告捷。大家都佩服王猛的知人之明。

王猛临死的时候,苻坚去探望他,面对知己,王猛支撑起病体,吃力而认真地说出他最后的肺腑之言,“晋虽偏安江南,但是人心思晋,我死之后,希望陛下不要讨伐晋朝。鲜卑的慕容家族、羌的姚苌等人,陛下收容了他们,终将是祸患。”

可惜,过了几年,苻坚忘记了老朋友的忠告,南下伐晋,淝水之战,惨败而归。归途中,鲜卑、羌果然发动叛乱,苻坚最后死于姚苌之手。他叹息道:“后悔没听王猛的忠告啊!”

假如王猛的遗言被遵行股指配资公司,前秦会更强大,东晋会越来越弱小,全国统一的时间一定会提前。

发布于:天津市

  
友情链接:

Powered by 联华证券_在线炒股配资公司_专业配资炒股网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© 2009-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