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广州市从化区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细则
掩映在青山翠柏之间,一处叫“春风青冢”的合葬墓地已矗立北京近一个世纪。
这里埋葬的并非夫妻,甚至他们一生并没有真正在一起过,却“生未成婚,死而并葬”。
一个是与张爱玲齐名的“民国四大才女”之一,一个是曾任孙中山秘书的才子,他们被称为民国版“梁祝”。
这段感情令人遗憾,然而欣慰的是他却亲手牵线成就了另一段家喻户晓的爱情。
这里埋葬的是谁?他们又有怎样的故事呢?
时间回到1923年那个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年代。
21岁的她,在北师大附属中学任女子部主任。
在一次宣讲活动上,她被台上演讲的一位戴眼镜的年轻人震撼到。
他虽然瘦弱,却字字铿锵有力。
他是中央教育委员会委员,大她6岁,两人同为山西老乡。
不期而遇的他们开始了书信往来,一来一往间,两人三观的契合、灵魂的默契,渐渐展露出来。
一个深秋,他寄给了她一封夹带了红叶的信,红叶背后,赫然写着:“满山秋色关不住,一片红叶寄相思”。
她心情复杂,喜忧参半。
辗转难眠后,她加了一行字:“枯萎的花篮,不敢承受这鲜红的叶儿”,退回了红叶。
可是,她明明是心动的,为什么要拒绝呢?
其实早在几年前,她就立下了独身的誓言。
她叫汝壁,1902出生在山西省平定县一个书香世家。
开明的父亲从小教她识文断字,她天资聪颖,功课很好。
在太原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时,她是公认的才女。
因爱慕梅花的俏丽坚贞,她给自己取了笔名“石评梅”。
“五四”风潮吹来,她带头创办进步校刊,作为主笔和编辑,差点被校方开除。
多亏学霸+才女的头衔,结局才是“差点”。学校惜才,又恢复了她的学籍。
1919年从太原女师毕业后,石评梅做了“北漂”。
可当她独自拎着小箱来报考北京女子高等师范时,却发现当年并不招国文系学生。
她转身报考体育系,终于进入理想学府,她立志“以健康之精神,作伟大之事业”。
大学期间,她遇到了影响一生的爱情。
父亲担心独自在外的女儿,便托同乡吴天放照顾她。
渐渐地,两人产生了爱情。
情窦初开的石评梅深陷情网后才发现,自己“被小三”了。
吴天放有家室、有孩子。他下跪请求原谅,未果后又扬言要将两人情书登报。
初恋遇到“渣男”,石评梅痛定思痛后果断离开,但同时也锁上心门,立志独身。
后来即使遇到心有灵犀的人,她仍踌躇犹豫不敢再打开心扉。
这个人就是“红叶寄相思”的高君宇。
高君宇是北大才子、风度翩翩、才华横溢。
他是第一个山西籍共产党人,曾担任孙中山的秘书,促进两党合作。
石评梅对他并非不动心,怎奈历史是何其相似。
高君宇在老家有一段封建婚姻,虽然名存实亡,但经历情伤的石评梅还是接受不了,也不忍心伤害别的女人。
所以,她寄回红叶,继续紧锁心门。
面对拒绝,高君宇很沮丧,但回以尊重态度:
“你的所愿,我愿赴汤蹈火以求之;你的所不愿,我愿赴汤蹈火以阻之。不能这样,我怎能说是爱你!”
与此同时,他仍在默默地“努力去开辟新生命”。
终于,他结束了那段名存实亡的婚姻。
他买下一对象牙戒指,一只寄给石评梅,一只留给自己。
然而,“一朝被蛇咬,十年怕井绳”的石评梅还是拒绝了他。
高君宇以君子之心默默守护,静待她打开心扉的那一天。
然而,时不我待。意外,往往令人猝不及防。
1924年,冯玉祥电邀孙中山北上“共商国事”。
高君宇随行,本就有肺病的他在劳顿中身体更加孱弱。
1925年,他突发疾病离世,年仅29岁。
“失去方知珍贵”,石评梅悔不当初。
红叶犹在,可那个心灵相通的人却永远不在了。
她哭成泪人,在高君宇最后的日子里,天天陪伴身边,手指上戴着象牙戒指。
葬礼上,她送出“碧海青天无限路,更知何日重逢君”的挽联。
高君宇被葬在陶然亭畔,石评梅亲手在墓旁种上松柏。
每个周日,她都会来到坟前,陪伴他,诉说思念。
“我无力挽住你迅忽慧星之生命,我只有把剩下的泪流到你坟头。”
她决定换种方式爱他。
她以笔为剑,去完成他未竟的事业。
五卅惨案发生,她勇敢地在《妇女周刊》发声;
三一八惨案后,她发表《血尸》《痛哭和珍》,表达悲愤;
她创办《蔷薇周刊》,呕心沥血。
“情深不寿”,奋笔疾书三年后,悲伤抑郁的石评梅也一病不起,26岁香消玉殒。
像是命中注定似的,她与高君宇离世时住在同一家医院,同一间病房。
她留下临终遗愿,“生前未能相依共处,愿死后得并葬荒丘”,人们将她与高君宇合葬于陶然亭畔。
两人凄美的故事流传开来,被称为民国版“梁祝”,不时会有人前往奠祭。
新中国成立后不久,来了一对特别的人,他们是周恩来与邓颖超。
早在1925年初,高君宇和周恩来曾互吐心思。
彼时27岁的周恩来正饱尝暗恋之苦,腼腆的他不敢向邓颖超表达心迹。
正深陷“爱而不得”的高君宇决定帮朋友一把。
他千里牵线,特意将周恩来的情书送到天津邓颖超的手上,促成了这段家喻户晓的爱情。
“有花堪折直须折,莫待无花空折枝”
真爱经不起犹豫和错过,石评梅和高君宇的爱情故事让人惋惜。
如果当初能够勇敢一点,遗憾会不会少一点?
不管怎么说,“生不同衾死同穴”,多少慰藉了这对民国“梁祝”。
如今,他们相依相伴,矗立在青山绿水间已经近百年的风雨。
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