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报讯(记者袁慧芳)近日配资杆杆,介休市人民法院干警收到当事人一面绣有“明察秋毫断是非、公正司法暖人心”的锦旗。该院在执行一起解除房屋买卖合同案件过程中,用全局观念实现双赢效果,为类似案件执行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。
2020年7月,宋某夫妇与李某夫妇达成了房屋买卖协议并完成了房屋交付手续。2024年7月,宋某夫妇向介休法院提起诉讼,请求解除双方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,经一审、二审审理查明事实后,依法判决:双方解除房屋买卖合同;李某夫妇返还购房款28万元;宋某夫妇返还涉案房屋。2024年12月,宋某夫妇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,要求李某夫妇返还购房款28万元及迟延履行期间的利息。
在执行过程中,该院发现李某夫妇已将房款资助子女在外地购房,短期内无力退款。二人是农村居民,没有足够的退休金,年龄也将近70岁,日常开销全靠子女资助。宋某夫妇担心先行腾房后房款难以追回,双方陷入“买方不敢交房,卖方无力退钱”的信任危机。若简单采取查封拍卖措施,不仅耗时耗力,还可能引发二次纠纷。执行干警决定采用“反向执行”策略,一方面对涉案房屋采取了查封措施,给申请执行人以足够的安全感。另一方面,做通申请执行人工作,使其同意给予被执行人3个月的筹款期。这样,既保障了买方资金安全,又为卖方争取了筹资时间,打破“先履行抗辩”僵局。
执行过程中,干警发现被执行人因担心房产被低价拍卖,听信他人谗言,试图在法院查封的房屋上设置长期租赁,阻碍法院执行。因担心老人受骗,误入歧途,执行干警辗转通过电话、微信与被执行人远在海外的儿子小李取得联系,耐心地向其解释了案件的来龙去脉,也告知其妨碍执行的法律后果,希望小李能劝导其父母回归到正确的解决途径中。随后,干警又组织小李与宋某夫妇进行了电话协商,约定了还款金额和期限,保障了双方的合法权益。
通过3个月的沟通协调,卖方如期全部返还房款配资杆杆,买方主动配合完成房屋移交,案件顺利执行完毕。
发布于:山西省